第141章 “秒”的诞生
李二狗
湖心有个小岛
不喜欢天文和物理的读者,请直接跳到下一章。
转眼就到了周末。高建约了周洁和韩刚,如期来到风波巷蹭饭。
吃完晚饭,几人来到客厅,翠儿给泡了茶,李二狗正式开启话题:“上次提到,年月日和秒有很大的关系,今天再接着上次的话题聊吧。”
高建清了清嗓子道:“关于时间的概念其实有两个含义,一个叫时刻,一个叫时长。在某个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一个确定的点距离参考点的长度。而时长,则是在某个时间轴上,两个表示时刻的点之间的长度。时刻的数值与参考点有关,时长的数值与参考点无关。我们所说的公元,就是一个参考点。它相当于时间轴的零点。
“而地球人的历法所演绎的时间其实就是记录日月星辰运行的历史,并根据历史推导出未来。
“史官在这些表示时刻的点上,填写上当时发生的事件,就是史书。比如武王伐纣、汉武登基、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赤壁之战等就是大事。
“这些大事才是定位时间轴上时刻的重要参考点。帝王登基都要弄个什么元年,改个年号,就是要确立一个自己的时间基准点。这就是最初的地球时刻天然的表示方法。
“因为地球上最初的时间计量都来自于对年月日的测定,因此,年月日就是地球人关于时长的最原始的单位。而一年中人们最关心的时刻就是24个节气和岁首。人们最常用的时长单位就是日。
“日是量度月和年的天然单位。用来测量它的工具就是我们的眼睛。从太阳升起再到太阳升起,就是一日。
“我们知道,日是因地球的自转而形成的。其实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得到的日并不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它其实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结果。由于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它又公转了大约1度(59秒),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向的,所以地球还要再自转1度地球上的人才能看到和昨天相同的太阳,这1度的自转地球还要花大约3分56秒才能完成。这时日心和地心连线才会通过相同的经线。这才是一个地球人视觉上的一天:24小时。这个一天称为太阳日。我们的日历用的就是太阳日。
“但从遥远的外太空观察,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3时56分4秒,这个称为恒星日。”
高建继续道:“不光日有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月也有朔望月、恒星月、近点月、交点月等不同概念。
“月最明显的变化是圆缺。古人将看不到月亮的那天称为朔,月满的那天称为望。这种来自月的朔望变化的周期就称为朔望月。从地球人的月相观测的朔望变化周期上来看,一个朔望月是29.53日。历法中的月用的就是朔望月。
“面从外太空观察,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是27.32日。这个周期是以恒星为参照的,叫做恒星月。
“因地球存在绕日公转,在恒星月的27.32天中,地球又公转了大约27度。由于地球公转和月亮公转是同向的,从一个朔月到另一个朔月月亮要公转大约387度,而不是360度。这多出来的27度月亮还大概还需要公转2.21天。因此朔望月长于月亮的公转周期,它是月亮公转和地球公转的综合结果。
“月除了圆缺的变化,大小也会有变化。这是由于月亮的公转轨道并不是正圆,而是椭圆。当它离地球近时,看着就大。近点月: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连续两次经过近地点(或远地点)的时间间隔。当近点月遇上望月时,我们就会看到超级大月亮。东汉刘洪已测得近点月为27.55476日,现代测量结果为27.55455日。
“月亮除了圆缺和大小有变化,还会引起日蚀和月蚀现象。交点月: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连续两次通过白道和黄道的同一交点所需的时间。黄白道的交点是不断移动的,移动方向和月球的运动方向相反,作逆向运动,移动周期是18.6年。这个周期也是地球的章动周期。是由于太阳对地月系统的摄动造成的。南北朝的祖冲之已测得交点月为27.21223日,现代测量结果为27.21222。
“当朔月遇上交点月时,发生日蚀,当望月遇上交点月时,发生月蚀。因此,日月交食周期既是朔望月的整数倍,也是交点月的整数倍。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