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关于“米”的对话

 李二狗
    第57章 关于“米”的对话(1/2)

    作者提醒:不喜欢物理学的读者请跳过此章。

    转眼又是周末。

    高建、周洁、韩刚又来到风波巷小聚。吃了晚饭,照例在客厅里聊天。

    上周末,关于长度单位”米“的由来问题,二狗把高建问住了。高建回去查了许多资料,今天基本上可以回答二狗提出的这一问题了。

    “今天就专门来讨论米的问题吧。什么是米?长度的单位为什么用米?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谁规定了1米的长度?”二狗问。

    高建道:“为了弄清楚你这些问题,我牺牲了一个礼拜的课余时间。这个事情聊起来太复杂,也太枯燥。不如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二狗最喜欢听故事了,一听说讲故事,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好啊,听故事要比听课轻松多了。”

    高建道:“故事是我编的,人物和时间都和实际情况不一样,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那就别磨叽了,抓紧开讲吧。”韩刚也催促道。

    高建咳了两声,调整了一下声调,组织了一下语言,于是开讲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东部的沿海、西部的高山、南部的森林、北部的草原和中部的平原上生活着不同的部落。他们或赶海、或狩猎、或游牧、或耕田。

    “部落的首领总是占有最大的船、最肥的羊、最好的马和最多的田。但究竟什么才是最大的、最肥的、最多的和最好的,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关于与小、多与少、高与矮、胖与瘦、远与近等概念其实只是相对的。如果不把两个东西同时放在一起比较,他们并不能说出准确的结果。

    “中原部落的酋长要按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来收地租,但是他并不知道如何来确定土地的多少。那些土地就没有几块是规则的。就算是规则的,也没有知道如何确定它们的大小。他们发现,长的土地并不一定多。他们意识到形状一样可以重叠的两块地一定是一样大的。

    “后来,他们进一步意识到,即使形状不一样,如果它们都能分割成几个完全一样的小块,那么这样的两块地也必定是一样大的。因此,它们也能有相同的产量。

    “分割最好的方法是横平竖直,因为这样不会在中间留下空隙。当然,最好是间距都一样,这样分出来的都是小方格,这样就不用区分横竖了。但剩下的那些不规则的边角料怎么办呢?

    “嗯,也好办,再用更小的方格去分割。

    “不同人家的土地必须要用相同大小的方格来比较才能知道多少,他们总是为方格边长的大小争论不休。土地在不停地变动,去年的方格是多大,今年已经没有人记得了。他们需要一个大小不变的方格。

    “一个酋长说:你们就别争了,我的小腿就是标准。从踝到膝这个长度叫尺。把我的规定刻在骨头上,于是他们在骨头上刻了一个弯腰曲膝的人形,并在那人的小腿上加了一个点。

    “另一个酋长却不用腿,他把两臂左右平伸,说:标准就是我两手之间的距离,这个长度叫庹。

    “又一个酋长双手左右平伸对他的子民说:我两手中指尖的距离就是标准,这个长度叫寻。

    “愤怒的亨利一世急了,他一拍大腿,说道:你们全都不许闹,标准就是我鼻尖到食指尖的距离,这个长度叫码。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